查看原文
其他

【理念速递】幼有所育 科学规范——《托班管理指南》亲历者解读

文一街 冯昕园 西湖儿童研究
2024-08-24


幼有所育 科学规范


亲历者解读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点击回顾),涉及托班班级规模、回应性照护、家园合作等多个方面,以下简称《管理指南》。

  《管理指南》一经出台后,省内多位长期探索托班教学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多所长期致力于托班教育教学的幼儿园分享了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许多托班孩子的家长也在阅读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这份“幼有所育”的“宝藏指南”大家是如何解读的。


+ + + + +


当我们把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

我们便能够看见“更完整的儿童”

—来自浙江省特级教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 胡 瑛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现任浙师大幼儿教育集团园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督学。


我们这样解读:

当我们把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

我们便能够看见“更完整的儿童”

向上滑动阅览

1. 从3-6岁到2-6岁:教育的向下延伸,用游戏唤醒更多灵魂

  近日,省厅颁布的《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管理指南》涉及托班班级规模、活动组织、回应性关照、婴幼衔接等多个方面,也代表着学前教育即向下延伸,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惠及更多的幼儿。“幼有所育”这四个字也将得到更全面的诠释。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含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岁起,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较为显著,多种动作渐趋稳定、协调。刚入幼儿园的幼儿存在着较强的可塑性,将课程融于生活,汇于游戏,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灵活性、多样性的组织形式,在操作、摆弄、探索和交往中,在想象、探索、表现、创造时,幼儿在尝试性行为中试图发现事物发生的变化,在重复中巩固刚刚萌发的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发展着社会性和自己的智慧。

  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除了身体的养护之外,愈来愈产生对认知、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我园在托班教育中积累了近20多年丰富的经验,我们通过创设自然、轻松、温馨而又生活化的环境,为幼儿创设“森林小屋”、“快乐播播堂”、“宝贝厨房”、“美工工作室”等各种生活化、社会化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中感知体验,促进智力,发展需要,学习交往,享受快乐!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伟大事业,我们期待着将有更多幼小灵魂在游戏中被唤醒。


2. 以N:1到7:1:有温度的个别化照护,是新时代赋予托班幼儿教师的使命

  《管理指南》中有一个特别的数字“7”,“7”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阴阳与五行之和,代表了儒家“和”的状态。那么要如何在托班的教育管理中,达到一种“和”的状态?我想《管理指南》中明确规定的“幼儿与保教人员的配比不高于7:1”,是实现这种状态的重要保障。诚然,降低的师生比意味着我们幼儿教师要更多地去“看见儿童”“关心儿童”,“解读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关注幼儿个别化发展的差异,在保育中做好教育。

  幼儿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明显。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情感敏感而脆弱,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为明显,所以更需要老师能善于发现与辨别幼儿的情绪,从幼儿的情绪表现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去读懂孩子,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

  我园一直秉承着“尊重幼儿的天性、本能和潜质,引导幼儿的探索、体验、交往及表达”的教育理念,以托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情感发展特点为依据,创设情境性区域环境。在生活中,老师将自身言行“情感化”,以爱为底色,融入母性的关怀: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抚摸,一个热情的拥抱,这样的动作安抚让幼儿觉得莫大的喜爱和满足。幼儿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个别化的教育需求也预示着托班教师需要积累更多的教育智慧,去点燃每一个儿童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后的回应性关照,会让自己也产生莫大的成就感,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变化也是最明显迅速的。


3. 从0到1:托幼一体化,让我们看见“完整儿童”的未来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从“托”龄到“幼”龄阶段的儿童发展呈现出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是托幼一体化的基础。

  幼儿刚刚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环境的陌生感。这种环境包括外在的环境和集体式生活跟家庭生活在养护方式上的区别。我园于1999年9月开始进行托幼一体化的尝试,为了幼儿能更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得到更好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分别从课程和一日生活出发对幼儿进行托升小前的准备,包括生活自理、适应集体和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准备。通过调整托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小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通过参观幼儿园、参加哥哥姐姐的特色活动,激发幼儿上小班的愿望;通过大带小活动,让幼儿更加期待成为小班的哥哥姐姐。

  情感关照,托幼衔接。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在努力地学着感知、探索“家”以外的大千世界,学会适应变化,托幼一体化,让我们看见“完整儿童”的未来。


我们捕捉的现场

1

晨间入园,哥哥指导托班弟弟换鞋

2

混龄生态中大带小、托的自主游戏

在游戏中主动照顾托班的弟弟妹妹





托班管理工作

有了专业全面的依据

—来自幼儿园管理者—

浙江大学幼儿园副总园长

兼实验园园长 何晓勤

  中学高级职称 民进会员 杭州市教研新秀

  现任浙江大学幼儿园副总园长兼实验园园长,主持多项浙江省及杭州市立项课题 ,曾任浙江省省编教材《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委,曾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座讲师,多次在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组织的论坛上开展专题讲座。


我们这样解读:

托班管理工作

有了专业全面的依据


  相较于3-6岁幼儿教育的全面规范化发展,国内长期缺乏2-3岁幼儿发展指南,托班的工作也一直存在“按照什么来做”的问题。《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的出台颁布终于让托班管理工作有了专业全面的依据。

向上滑动阅览

  浙江大学幼儿园实验园作为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我第一时间组织托班教师共同学习指南,感受到了该指南对工作实践强有力的指导性,同时对尊重托班幼儿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文本中,特别感受到指南对2岁幼儿 “自我的出现”和“幼儿依恋”的高度重视,帮助幼儿认识“我”,从关系中逐步确认“我”是谁,做好全方位地入托适应,顺利帮助幼儿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自我信任。最凸显的是第十五条“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中提到:“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师幼关系以亲情,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社会依恋关系……”幼儿从家庭到托班,同时亲子关系转向师幼关系的建立。依恋是幼儿天生的行为,是安全的需要,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需要像家庭般柔软,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幼儿的温暖关系建立。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个体差异大,说话表达、动作发展等呈现不同的水平状态,所以减少集体活动,赋予师幼更多个体化互动,温暖的对话、亲密的接触能帮助幼儿减少不安,感受爱和安全,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给予充足的保护、支持。我们幼儿园的托班专门设置了每班四位保教人员,通过提高师生比,给予每位幼儿更多的陪伴和照护。



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

让托班幼儿乐在其中。


充分的室内体育活动,

让托班幼儿享受到雨天体育运动的快乐。

向上滑动阅览

  同时在第十九条“回应性照护”中要求“一日生活中保教人员与幼儿要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个别交流,及时观察与细心解读幼儿的动作、表情、声音和言语表示……” 尤其是“面对面”一词,让我自然的想到了著名的“Still face experiment”实验,幼儿园老师的面部表情、说话声音语调的改变,就像实验中妈妈的表情变化一样极易引发婴儿的情绪变化,幼儿会以教师为社会参照,所以老师的语气是温和的、生动的还是单一的、指令式的,均是幼儿识别、表达情绪的机会,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的素质能力,交往氛围的感受是托班管理中重要的维度。这个学期老师们在幼儿园大门口接待托班幼儿,每位老师都会蹲下身子,正面、有表情、有动作的问候,教师能通过幼儿表情、动作来识别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并让每位幼儿确认环境的安全和友好。两个月来,幼儿自主探索环境的能力有了飞速的成长,幼儿心理上安全感的建立明显,幼儿不仅能自然、放松地进入幼儿园还能自主从大门口独立行走到班级室内,行走中还扩大了交往范围、增加了很多交往对象。


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社会依恋关系。



教师与托班幼儿积极的回应和互动,







步入更科学、规范、有序的

发展轨道

—来自幼儿园管理者—

杭州西溪伟才幼儿园

园长 管慧芳 中学高级 杭州市教坛新秀

我们这样解读:

  《浙江省托班管理指南(试行)》是自建国以来,首次在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的关于幼托管理的文件,标志着政府已经把教育管理工作延伸到了儿童发展的全过程,填补了空白,意义深远。《浙江省托班管理指南》的出台,规范了当下幼托工作的行为,为幼托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了权威指导,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向上滑动阅览

  我园作为一家提供2-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托班的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管理指南》的出台,更好地帮助我们自我审视从硬件、软件到师资配置是否合规齐全,也让我们明确了关于托班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有的放矢地完善各项工作,由合规向优秀逐步迈进。《指南》中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专业用词,比如“回应性照护”,就是针对托班孩子年龄特点而专门提出的。孩子小,表达能力弱,更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地呵护和敏锐地察觉,解读孩子通过动作、表情、声音、言语所传达出来的需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因此我们的托班教师培训也要更细致地去研究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升照护能力和素养,给予更加适宜的保育和教育,真正促进托班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信在《管理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浙江省托班教育会步入一个更加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试行“医教融合”新模式

探索“托育”新路径

—来自幼儿园管理者—

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

书记、园长 裘海燕

我们这样做:

试行“医教融合”新模式

探索“托育”新路径

向上滑动阅览

  今年的两会中,托育话题持续升温,其中“普惠性托育”、“婴幼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入托率”等成为托育的关键词。托育工作,不仅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更呼应了老百姓的需求。2021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在保教原则中指出:要遵循2-3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教养合一,自然渗透;要重试2-3岁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运动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以自然差异为基础,重试开展个别化教育。所以托育教育需要班级保教人员在充分了解2-3岁幼儿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养育为主,教育随机渗入;需要班级保教人员在熟悉班级每一位幼儿生理、心理自然差异的基础上,开展个别化教育和及时的干预,尊重成长的基础上促进2-3岁幼儿的有效发展。

  但是对于目前我园保教人员,她们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意识是缺乏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认知的水平是比较低的,这对我们能否科学有效开展2-3岁幼儿的托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现状分析,我们希望借助医院知识力量和技术力量,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优势,通过“医教队伍的双向结合”架起医学和教育的桥梁,携手试点“医教融合”的托育新模式,保障2-3岁保教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们目前的做法主要有:

一、成立“医教服务中心”

  为了有序有计划的开展“医教融合”长期合作,在嵊州市卫健委协调之下、幼儿园与妇幼保健院本着互相学习、资源共享、融合推进的宗旨,成立“医教服务中心”。中心组长由幼儿园园长和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担任,幼儿园和妇幼保健院分别再各自派出业务骨干人员近10人组成联合小组,以一个2-3岁托班为试点班共同探索托育教育新路径。


二、“医生进园”的普适性培训

  自2021年3月起,根据幼儿园保教队伍对于养育知识提升的刚需,经双方多次研讨,决定开展“医生进园”的普适性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的专题讲座”、“特殊体质儿童的典型表现与照护”、“婴幼儿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与发现”、“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应知应会”等。通过系列培训循序渐进的提升保教队伍的养育知识储备和规范操作技能。


三、基于现场的“问诊式”研讨

    本着托育服务不能只是教育或医疗的单行线,更应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育与养育的双目标,每月幼儿园教师根据保育观察记录,记录幼儿行为表现或采集幼儿生活活动视频,主动邀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开展面对面的“问诊式”研讨,如“幼儿过渡肥胖该怎么办?”、“幼儿运动时,双脚不协调原因是什么?”等,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现场问诊,从医学角度给予教师解释,并指导幼儿园保教人员从饮食配置、动作干预、家长沟通等方面给予多种具体策略的支持,现场解决许多教师在日常的养育问题。


四、定期的“身体检测与评估”

  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妇幼保健院对试点班的全体幼儿开展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通过指标检测对每一个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给予科学的评估,并将评估的数据对家长进行反馈,这种纵向的、动态化的发展评估,能够将保教质量得到有效评估和外化,帮助我们的保教人员和家长掌握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进而针对性设计下阶段保教计划,实现科学的养育与教育。


五、针对性的“个别干预”

  对于班级里,如通过定期检测发现的“肥胖儿、感统失调、语言障碍、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医护人员可提前进行分析诊断,保教人员和幼儿家长可协同开展针对性的提前干预。

  就像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说的:“幼儿园有幼儿园的特点,托班亦有托班的特点,我们要按照保育教育的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所以,教育队伍与医学队伍双结合的方式,我们以期可以发挥教育与卫生资源两方面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以助于幼儿园更科学地做好2-3岁的托育工作。



嵊州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来园指导




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引领

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向与规范

—来自托班一线教师—

来自浙江省级机关府苑幼儿园托班的张莉、陆君老师

认为:

这份《指南》为广大一线托班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引领:

  《管理指南》反应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教养保育的重视,对托班年龄段幼儿安全健康、语言发展、审美发展等都有了纲领性的要求。这与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既有共通之处,又符合托班年龄特点,为广大一线托班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引领。

  其中不仅对托班幼儿认知及运动等方面有详尽要求,还将托班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需求放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提出了回应性照护的说法,肯定了它在幼儿早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老师与幼儿在相处之中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养过程中注重于儿童互动,关注儿童除却语言之外传递的信息,并能够正确解读、理解并及时给予反馈。


苏蕊、何承青两位老师带的是托小混龄班,她们认为:

《管理指南》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更明确的指向性与规范性:

  注重教养合一。与以往“托班以保育为主”的观念不同,《管理指南》中的保教原则指出“注重教养合一,互相渗透”,并从“身体发育”、“动作-运动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审美发展”方面,进行了具体地阐述与要求,让托班教育更有指向性。关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以亲为先,以情为主,“亲情”成为师幼关系的主旋律,帮助建立稳定的社会依恋关系,更加符合2-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和接纳幼儿的情绪,鼓励其表达,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同时鼓励与同伴、教养人员的互动,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积累交往的经验,为适应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切中新时代的社会迫切需求

是积极作为、勇为人先的表现

—来自托班家长—

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托二班张闻璁爸爸:

利于园方开展保教

也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看到了我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心中惊讶且高兴。浙江省不愧是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领头羊,从全国首个托班管理制度的制定可见一斑。而细读指南后,感觉“二十五条”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指导理念,在细节处更是体现出了管理办法制定者的细致。从大的保教原则到细节的人员配置比例、设施设备中空间尺寸规定以及环境材料标准,甚至园内一日安排都有极其细致的建议和规定,可谓是精确细腻,可操作性极强。有了这样的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文件,我认为今后孩子的托班教育将更加科学和规范,利于园方开展保教,也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杭师大幼儿园张一恬家长

从实处指向了养育孩子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向上滑动阅览

  近年来人口断崖式下跌,但鼓励生育并不是依靠口号能解决的,把生孩子养孩子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放到理性的位置上去分析解决,才能把鼓励生育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浙江省出台的首个《幼托管理指南》是从实处指向了养育孩子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谁来照顾低龄幼儿”这一问题。文件考虑已是比较全面细致,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幼托机构的布点密集度如何?第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是否可能向2岁以下幼儿延伸?


杭师大幼儿园托一班 陈嘉妙家长

是浙江在幼儿教育方面积极作为,勇为人先的表现

向上滑动阅览

  

  对于浙江推出“全国首个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我们家长是十分欢迎的,这从官方规定层面对于幼儿园托班进行规范化引导和管理。也是浙江在幼儿教育方面积极作为,勇为人先的表现。

  指南从各个发面进行明确,符合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教养合一,互相渗透的保教原则,为这个时期着急的家长奠定了办学基调,稳定了人心。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班级人员配置和设施配置也都根据客观需求进行严格要求,很具操作性。

  幼儿时期是整个教育人生感受的初始阶段,除了客观条件和制度保障之外,对于新入托幼儿来说,教师是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付出,尤为重要。也是几十年后这些孩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对待社会态度的源点教育。因此公办幼儿园从政府经费层面倾斜,切实提高幼儿教师收入,缩短不同用工制度教师的收入差异,增强幼儿教师获得感,被尊重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营造公平、公正的幼儿园区小环境。也是除了刚性管理指南之外要特别重视和明确的。我们相信,付出和回报大多时候总是成正比。也相信爱出者爱必返。




杭师大幼儿园托一班乐乐家长

适逢其时,

切中新时代的社会迫切需求,

有突破性, 有必要性。

向上滑动阅览

  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幼儿园托班管理的规范性文件,适逢其时,切中新时代的社会迫切需求,非常有突破性, 非常有必要性。 管理指南系统指明了幼儿园设立托班的基本原则,必备条件,保教工作具体要求和综合管理,内容详尽具有可操作性。我仅从托班孩子家长的角度, 提出三点建议,供参考


1.托班针对的是2-3周岁的幼儿,很多还无法清楚表达自身感受,家长最关心的是托班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因为要悉心注意到所有孩子的具体情况并及时作出反应,保教老师其实在工作中很容易感到疲劳, 而且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托班的保教人员配备应考虑进一步调整到不高于6:1,甚至5:1,保证在上班过程中每个保教老师可以轮流休息一段时间,或者有喘息之机。 


2.托班的孩子, 正处于生活习惯逐步有意识,社交习惯逐步萌芽的阶段,因此,希望保教方面的工作,除了管理指南中提出的几点具体要求,最好还能够重视满足以下几个点:首先尽量满足孩子的安全感体验, 其次强调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再次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正确积极互赢的交往能力。


3.引入第三方督察机构,重点观测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既有效化解家长的疑虑,又能及时发现并改进保教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衷心祝愿浙江省的幼儿园托班保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并树立起行业标杆!





  在小编看来,这份《管理指南》不论是对于教学研究者、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都是利好。

  浙江勇立潮头、积极作为,《管理指南》不仅为教育者提供了科学且规范、专业且全面的实施、引领的依据,使得托幼教育与管理步入更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也最终使得孩子与家长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版权说明

      本文系《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理念速递】全国首个!我省出台《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研修现场】走进闻裕顺·研课程环境和儿童表达——记西湖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系列活动【课程孵化】闪闪发光的“读书人”【智慧共享】快看,我们将春天“染”在布上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湖儿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